推荐引擎会不会成为互联网下个爆发点
发布:wuyunlong | 发布时间: 2012年5月3日随着互联网信息的爆炸式增长,人们发现自己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越来越有限,于是推荐引擎的呼声越来越高,人们希望机器能替他们做信息过滤和筛选,你是怎么看待推荐的呢?这是去年一网友在知乎网上提出的问题,下面是前两个回答者的回复。
知乎-谷文栋回复:
首先,咱们界定一下概念,这里的“推荐”,应该不单纯指的是大家所熟知的“购买了X的还购买了Y”这种狭义的形式,而应该是常说的“搜索”与“发现”中的后者,“推荐”的目标是让用户的互联网体验更加个性化,帮助用户轻松“发现”他感兴趣的信息,或者说“让信息找到你”。
那么,推荐能不能成为爆发点,这个问题我个人这么看。两点:1、这件事情是不是被广泛地接受及认可?2、是不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件事情?
对于第1点,我相信答案是毋庸置疑的,推荐引擎或者推荐模块,已经逐渐成为了面向消费者的互联网应用的标配。推荐目前的状况,我觉得和搜索早期很像:1)功能的价值逐渐让用户觉得不可或缺(具备了爆发的潜质);2)多数从业人员对其还比较轻视(不认为其有独立存在的价值)。这里面就很可能有机会了。
对于第2点,我认为非常关键,需要有足够多人做出足够多的探索。变革最终是由精英推动的,搜索大潮由斯坦福的两位天才掀起,应用市场的模式由乔布斯教主引领。但是,不能否认的一点,这是一个“量变到质变”的过程,Google 登顶能称得上是一将功成万古枯了,应用市场模式的产生也跟长久以来大家对于 Windows 软件管理模式的不满有直接关系。目前对于推荐,一个普遍的疑问就是,“它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产品,还是仅能作为一项功能存在”?这个问题,分析家们的答案一文不值,要靠在这个领域内深耕的一线人员去探索。目前整体来看,无论国外还是国内,这个领域的创业公司在增多,但总体数量还不够,尚待进一步观察。
另外我非常想说一件事,推荐领域讨论算法比较多,不代表不重视产品。产品与技术从来不是割裂的,绝对意义上讲也不应该存在哪个更重要的比较,灵活分析“在某个时期”应该侧重于哪部分更合适。不过有一点是真的,推荐深入做下去是具备技术门槛的。
所谓爆发,一定得和大势对上节拍。综上来看,推荐这件事情,量方面在积累,专注于这个方向的人才在增多,具备技术门槛和成长空间,因此,我个人认为这个方向大有所为。
知乎-keso回复:
推荐无处不在。超市中靠近收款台的陈列架,就是一种推荐;亚马逊购买此书的用户还买了XX,也是一种推荐;豆瓣猜,是一种推荐;玩聚网的Social Rank、锐推榜,也是一种推荐;Pandora的音乐指纹和iLike的社区推荐,都是一种推荐。
推荐本身恐怕很难成为一个爆发点,但推荐引擎一定会跟不同的业务形态、不同的应用场景、不同的用户需求密切关联,产生大幅增值。推荐算法在未来会变得越来越重要,越来越无处不在。
- 相关文章:
发表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